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
综合新闻
NCUIA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动态新闻-综合新闻
毕业季|学科交叉 科教融合 个性培养 拔尖创新
本硕实验班2019届毕业生培养纪实
来源:高研院  作者:孙文琪  添加时间:2019-06-26 10:34:00  浏览:


毕业照_副本.jpg


        近日,高等研究院2019届毕业生话别暨启航典礼举行,35名本硕实验班毕业生话别母校,启航深造。2019届本硕实验班毕业学子继往开来,再续辉煌,全班学生本科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8篇,获批专利4项,获国际、国家级学科竞赛奖40人次,省级学科竞赛奖22人次,校级学科竞赛奖80人次;35名毕业生100%推免录取到全国前10名“985高校”和中科院研究院所继续深造,其中录取直博生12人,学硕型硕士23人,跨专业录取人数16人。本硕实验班人才培养取得的一系列卓越成绩,是南昌大学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探索道路上践行“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个性培养、拔尖创新”培养理念的结果,也是学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实施精英教育、培养拔尖人才进程中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


图片1_副本.jpg


学科交叉,筑牢宽厚基础


    在科技创新新时代,交叉学科集分化与综合于一体,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爆发点和新兴生长点。2019届本硕班35名毕业生在推免时跨专业录取人数达16人,近半数的跨专业保研结果并不是这一届学生独有的成果,实际上,前八届毕业生中一共有87名本科毕业生跨专业录取。能够拥有如此一贯优秀成绩,不是凭空产生的硕果,这与高研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始终牢牢牵住学科交叉这个“牛鼻子”是分不开的。本硕班在创办和实施过程中,培养单位高研院就一直紧跟和对标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试验计划(拔尖计划1.0),借鉴985高校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试验计划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做法,眼光前瞻,理念超前,探索前移。在创办本硕班时,学校选择高研院作为培养单位,正是因为高研院拥有多学科的研究创新团队、多学科高层次学术资源和多学科高端试验平台等优厚条件;在专业设置上,选择以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力学等作为本硕班本科专业,是由于这五个专业均为理工基础学科专业,又是学科间交叉最多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独立设置本硕班课程体系,打破学科界限和专业壁垒,低年级设置全班统一涵盖五个专业学科基础课,高年级分专业修读专业主干课和选修多学科的跨专业选修课,体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打牢学生多学科宽厚的学科基础。多学科高水平培养平台、学科互通专业集成的课程体系、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等机制很好地实现了交叉特色培养。


张皓然_副本.jpg


    张皓然是本硕实验班物理学专业学生,目前已录取至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谈及在实验班的学习情况,他说:“我觉得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对我跨专业保研帮助很大。本硕班有很好的多学科氛围,培养方案中我们选修40个学分的跨专业课程。我选择了自己觉得有用并且感兴趣的课程,在学好物理学专业主干课的基础上,重点选修了计算机类课程,最后也凭借学科交叉的学习背景保送到北大计算机专业读研。”


科教融合,引导志存高远


    随着本硕实验班的培养模式日益成熟,学子们在保送时选择推免直博生或者硕博连读的人数越来越多。本硕班前八届已毕业244名本科生100%推免录取硕(博)士研究生,其中超过90%学生进入国内前10名“985高校”、中科院或国外一流大学深造,现有88人已进入攻读博士学位,16人进入全球前100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2人获批“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涌现出一批极具发展潜力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初步实现本硕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育人目标。这些育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在人才培养中培养单位一贯实行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教育理念与培养机制。科教融合培养机制主要措施是一对一的导师指导培养和本科阶段开展科研训练。科教融合培养机制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吸引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引导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一流领军人才。本硕班化学专业徐晓铖同学在今年的推免中,被录取为清华大学化学学院的直博生。选择直博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当时准备保研的时候确实面对着‘是否要读博’这样的选择,我也确实考虑了很多。我当时就问自己,对未来的打算是什么?因为我是准备走科研这条路的,虽然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但是我喜欢科研。”经过这两年的科学训练,徐晓铖渐渐的感受到了自己对科研的浓厚的兴趣,希望在深造后能够继续留在高校或到相关部门从事研发工作。


徐晓铖_副本.jpg


    本硕实验班培养机制设置导师制,一对一指导的导师是学生科研传承人,在学生学习方案制订、学业规划、科研训练等各方面引导学生全方位发展。同时,导师还吸纳学生加入科研团队,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实训,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徐晓铖能够在激烈的推免竞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导师和师兄师姐们对他在科研领域的帮助,“我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陈超教授,是他带我进入了科研这条道路,从开始的一无所知指导我做实验,写方案,申请项目,发表论文等,确实给了我很多指导。”


个性培养,激发创新思维


    江政俊在2019年的推免中成功录取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直博生。在大学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其中一篇论文发表于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并被Materials views-China 作亮点新闻报道;以共同作者发表论文五篇,分别发于Chem. Eur. J.、Cryst. Growth Des.、Dyes Pigm、Spectrochimica Acta A、Chem. Sci.等杂志。


江政俊_副本.jpg


    如此卓越的成绩,得益于本硕实验班对学生兴趣的尊重与个性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本科期间完全可以凭兴趣和志向选择本硕班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力学的其中一个专业学习,以专业兴趣驱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子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规划自主选择导师,导师也以“个性鲜明、勇于创新”的培养目标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研究计划。江政俊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在三年级通过增补选拔进入本硕实验班学习,他说:“相对宽松的学生培养机制,学习、专业和学术方面的自由让我们能够学有所获,丰富的学术交流资源、进入导师课题组开展学术训练与研究,为刚踏入科研领域的我们开阔了学术视野,提供了学术研究启蒙的机会,可以让我们在本科期间在专业领域发表不错的学术成果,这不仅增强了我们学习的信心,坚定了学术研究的信念,而且对我们选择高校、科研院所和导师大有裨益。”


    “学科交叉、科教融合、因材施教、创新引领”是本硕实验班的始终贯彻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届届极具发展潜力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学子们也通过这一平台,拓宽了学术视野,激发了求知欲和创新思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相信他们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扬帆远航。






网站属南昌大学内部二级网站 总站备案号:赣B2-20050168号
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 © 版权所有 2022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高等研究院
邮编:330031 邮箱:ias@n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