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
综合新闻
NCUIA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动态新闻-综合新闻
南昌大学本硕实验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纪实
来源:高研院  作者:  添加时间:2017-06-23 14:05:00  浏览:

学科交叉   科教融合

南昌大学本硕实验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纪实

高等研究院本硕实验班概况


    高等研究院本硕实验班创办于2008年,是学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综合项目开办的第一个理工综合实验班,也是江西省第一批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4年以本硕实验班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改项目“地方高水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本硕实验班依托拥有高水平科研团队和研究条件的高等研究院创办,采用现代教育理念,旨在培养理工科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本硕实验班实行本科与硕士贯通培养,设置专门课程体系,强化数理,工科基础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多学科专业学习背景,鼓励学生本科阶段就积极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聘请校内外著名学者小班授课,实施导师制,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实施国内外交流计划,资助学生到境外著名高校交流学习;设立高额奖学金。通过精英式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开办本硕实验班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创办本硕实验班

    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快速进入大众化时期。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南昌大学充分研究海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积极思考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在2008年依托于拥有高水平师资队伍和优越科研条件的高等研究院开办本硕实验班。这是南昌大学开办最早的实验班,也是江西省第一批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部门协同配合、大胆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首届本硕班(2008级开班合影

周创兵校长与本硕班2016届毕业生合影

周创兵校长寄语2017届毕业生


创新培养机制
    在学校党政、职能部门和相关学院的全力支持下,高等研究院通过论证与调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新时期地方高水平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育人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育人机制:
  育人理念: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科教融合、创新引领;
  培养目标:志存高远、基础宽厚、个性鲜明、勇于创新;
  培养模式:多学科融合、差异化培养、开放式教学、创新性实训;
  课程体系:夯实基础、强化实践的 “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互通集成”;
  教学方式:激发兴趣、挖掘潜能的“研讨式教学、自主性学习”;
  育人机制:导师导学、开放游学、学分互认、综合评价。


高研院主办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


本硕班学生赴美国国著名高校学习交流



本硕班学生赴清华大学参加极限挑战学习



本硕班招生选拔面试



2015届本硕班毕业典礼  

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  配备优质育人资源

依托高水平培养单位
       在创办本硕实验班之初,学校就明确要求“充分利用高等研究院学科交叉、人才汇聚优势,对优秀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出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单位高研院充分利用科研综合平台功能,不断开展学科交叉、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构建“绿色快车通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NUIAS)成立于2007年,是南昌大学校级建制科研机构,是学校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平台,也是学校在学科交叉背景下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实验服务等工作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性平台。研究院聘请了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学术顾问,先后聘请了7位长江学者和专家任特聘研究员,立足本校师资力量,结合海内外招聘人员组成了以材料、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力学等多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高水平研究团队。高研院的微纳米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设备先进,条件优越,先后获批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


高研院成立初期学术顾问范守善、黄克智、游效曾、朱邦芬、朱静院士


高研院创新团队成立时成员合影



时任高研院院长郑泉水教授作学术报告



条件优越的省重点实验室


提供优厚学习条件
    本硕实验班采用现代教育理念和精英培养模式,实行本科与硕士贯通培养,学生根据个人志向选择专业,本科阶段结束后学生全部免试推荐到“985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设置专门课程体系,强化数理、工科基础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多学科专业学习背景,鼓励学生本科阶段就积极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聘请校内外著名学者和教学名师小班授课;实行导师制,从一年级开始每位学生由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研究员担任导师,因材施教,专门指导,个性化发展。实施国际交流计划,资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到国(境)外著名高校交流学习;配备良好教学与实验条件,保障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参与科研实践活动;设立高额奖学金,奖励面100%,人均奖学金不低于缴纳的学费标准。通过精英式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潘际銮院士在高研院“名师讲堂”主讲《创新之路》



本硕班学生赴以色列高校学习实践



本硕班与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交流



本硕班学生在做工程力学实验


倡导学科交叉融合  培养学生宽厚基础

改革培养课程体系
    针对当前科学研究从高度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发展形势,要求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展深入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相关学科之间实现相互交叉、融合与渗透。高研院充分利用南昌大学作为地方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拥有齐全的学科门类、较强的师资力量、先进的科研平台和优质的生源,具备开展学科交叉、科教融合的良好基础,通过循序实践、整合教学资源,为涵盖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和力学等5个一级学科的本硕实验班制定了由“通识课+多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跨专业选修课+科学训练课”等组成的“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互通集成”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周创兵校长与本硕班学生座谈


专家论证本硕班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本硕班教学顾问、清华大学施惠基教授与学生座谈


欧阳自远院士作学术报告


学科交叉融合培养
      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宽厚基础。一是理工实验班第1至3学期不分专业,所有学生除学习通识课外,要学习完全相同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和力学等多学科基础课;二是从第四学期开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主干课学习。为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力度,要求学生在跨专业选修课或在其他专业主干课中选修的学分至少占总学分的25%;三是将科学训练课纳入培养方案,列为必修课程,从第1学期开始,时长为两学年,该课程以研讨为主,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按学年提交小论文并参加论文答辩,评审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第八学期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通过答辩获得学分,完成科学训练全过程;四是学生在修满学分后取得自主选择专业的本科毕业文凭。


黄克智院士与本硕班学生合影



聘请校内教学名师小班授课



本硕班学生在作《科研训练课程》 实验


本硕班学生毕业论文答辩  


改革教学方式  实现差异化培养  

实行研讨式教学
    高等研究院选聘校内外‘术业有专攻’的教学名师担任本硕实验班教学,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及部分跨专业选修课均实行小班授课。课堂教学采取互动式、研讨式教学。鼓励优秀研究人员将科研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和新材料运用于教学。教学中围绕问题开展研讨,将“精讲、讨论、指导、启发”等方式融入教学实践中。研讨式教学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导和激励学生从被动接受教学内容转变为主动学习钻研知识,最终达到能独立思考并能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高研院主办全国性教学研讨会式


本硕班学生与讲学专家零距离交流



《高等数学》课堂研讨式教学



《大学物理》实验


引导自主性学习
       本硕实验班导师结合学生兴趣和志向,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计划,引导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由被动学习进入主动学习,达到独立思考、研究型学习目的。在课时设置上,实验班压缩课堂教学学时数,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坚持课内与课外、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本硕实验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研究课题,自主立项研究,先后共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余项。


本硕班学生社团ICPA创客体验活动


化学实验


学生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作实验


生物课户外记录


建立学术育人机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导师导学
    本硕实验班实行导师制,选聘优秀研究人员从大一开始担任本硕实验班学生导师。通过导师导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加强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目的明确地参加科研训练活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和探索,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丰富实践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激发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动手实践、独立研究、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能力。


校长与本硕班学子"面对面"



导师陈义旺教授指导本硕班学生


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研究


科研训练
    培养方案设置《科研训练课程》,实行课堂教学与学术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学术培养模式。《科研训练课程》为本硕实验班跨越第1-3学年的必修课程,课程以研讨为主。学生在导师一对一的指导下,接受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导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或开展科学研究,锻炼学生科学整理信息和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综合思辨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在项目研究中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本硕班学生作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论文报告


学生团队准备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


《科研训练课程》论文答辩


学术引导
    高研院利用丰富的学术资源,实行学术引导机制,即“学术名师指导、学术导师辅导、学术讲座引导”,先后开办了高研院讲坛、名师讲堂、午间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学术活动,邀请学术名家作学术报告,通过教学名师的言传身教、学术名家的精品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提供学生接触前沿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截止2017年6月,共举办高研院讲坛153期,名师讲堂25讲,午间学术沙龙86讲。


朱静院士主讲高研院讲坛第100讲



曹镛院士与本硕验班学生交流


邓曙光教授主讲高研院讲坛第148讲


邹文楠研究员在午间学术沙龙作报告  


开放游学
    实施开放办学,组织学生到境内外游学访学、学术考察,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习与交流。在游学实践中学生与海内外名师面对面接触,让学生真实感受海内外学者的言传身教,了解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领略异国风情,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


本硕班学生备战国际数学建模竞赛


本硕班学生赴英国学习交流


跨校学术交流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社会影响日益彰显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本硕实验班自开办以来已招收九届学生共计279人,已毕业的2012-2017六届174名本科毕业生100%推免硕士研究生,其中 86% 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85”高校、中科院A类科研院所或前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留学;近三届本科毕业生100% 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85”高校、中科院科研院A类研究所。2017届本硕实验班35名毕业生有30人被“985”高校录取,5 人被中科院录取,其中8人为直博生,14人跨专业录取。
    已毕业六届本硕班学生在校期间获美国数模竞赛、全国性数模、物理、力学、英语、挑战杯等国际性、全国性学科竞赛奖励65人次,省级奖励85人次,校级奖励400人次;公开发表SCI、EI学术论文20余篇。


历届本硕班学生推免结果统计汇总


2013级本硕班学生推免结果



本硕班学生学科竞赛获国际、全国奖


2012级吴云奔在Scientific Reports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人才培养成效获同行高度认可
       六届本硕班毕业生分布在物理、生物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15个一级学科学位点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本硕实验班学生宽厚的基础和多学科的学习背景深受录取单位和导师欢迎与赞赏。中科院力学所赵亚溥研究员评价:“2013年联系我读研究生的有多名名牌大学的同学,我最终确定接收陈恩惠同学进入课题组。我看中的是她力学功底的扎实,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良好基础,反映出在南昌大学本科四年内良好的引导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厚重训练。在本课题组开展本科毕业设计期间,她勤奋努力,通过和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已经做出了相当突出的科研成绩,表现出了优秀的研究潜质,以及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中国科学院黄克智、潘际銮、朱静、范守善、朱邦芬、游效曾等院士一致认为:“南昌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尝试,打破了学科和专业壁垒,培养学生多学科研究背景和创新能力,开展了很多有创造性的工作,可谓开地方高校之先河,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开展精英教育探索可行之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院士对本硕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


中科院导师对录取学生的评价



2013级录取院校导师对学生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评语


办学社会影响日益彰显
    本硕实验班创办9年来,通过学科交叉、科教融合,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4年以本硕实验班为主要内容的教改项目《地方高水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办学经验与成效受到光明日报、教育部门户网站、江西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应邀出席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研讨会介绍办学经验。


本硕实验班教学改革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光明日报》对本硕实验班人才培养作深度报道


教育部网站报道高等研究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江西日报》报道本硕实验班

 




网站属南昌大学内部二级网站 总站备案号:赣B2-20050168号
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 © 版权所有 2022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高等研究院
邮编:330031 邮箱:ias@n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