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
综合新闻
NCUIAS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动态新闻-综合新闻
高等研究院举办百年校庆系列活动
来源:高研院  作者:高研院  添加时间:2021-05-04 16:45:00  浏览:


    郁郁香樟树,悠悠百年情。在南昌大学庆祝办学100周年校庆之际,5月2-3日,高等研究院庆祝学校办学100周年暨第二届香樟论坛等系列活动顺利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郑泉水,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教学顾问、清华大学教授施惠基,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实验班培养团队秘书骆淑萍老师,本硕实验班历届返校校友与高等研究院师生齐聚润溪湖畔,共同庆祝学校百年华诞,畅叙往日研学情谊,共话未来发展。


香樟论坛全景2_副本.jpg


香樟论坛之校友创新报告会


    5月2日上午,高研院校友师生在参加完学校举办的南昌大学办学100周年发展大会后,下午在高等研究院十三楼报告厅举行庆祝学校办学100周年暨第二届香樟论坛。论坛上半场为高研院校友创新报告会,郑泉水院士、施惠基教授、骆淑萍老师出席报告会,高研院校友、2014级本硕班毕业生、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生朱靓怡同学主持报告会。


创新报告.jpg    

    

    2008级本硕班毕业生、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吴建锋,2009级本硕班毕业生、北京交通大学讲师陈恩惠,2010级本硕班毕业生、2020年中国航发青年创新型优秀人才荣誉获得者、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周帅等三位校友分别以“分子磁性材料的设计及性能研究”、“表/界面张力驱动的流动——液滴润湿动力学与热毛细对流的研究”和“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的现状与挑战”为题做学术报告,结合自己博士毕业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报告学术研究新近工作与创新成果,分享科研工作历程与心得。三位校友报告后,与在场师生进行提问互动。


郑老师点评_副本.jpg


    校友创新报告结束后,郑泉水院士对校友创新报告作了点评讲话,对高研院庆祝母校办学100周年举办的第二届香樟论坛予以祝贺,充分肯定本硕班办学以来取得的成绩。然后以“清华钱班和南昌大学本硕班”为题,回顾清华钱班和南大本硕班的办学历程,重点介绍了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实验班创建的大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探索形成的“问题-天赋-教练三要素汇聚”陪长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重要突破,在清华、MIT等世界顶尖高校和华为等顶尖高科技企业中赢得了声誉,并带动了国内一流高校和中学构建创新时代的培养体系。同时分享了清华钱班成功模式的拓展、与深圳市政府创办深圳零一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做法,表示会将本硕班、稀土班学生纳入深圳零一学院学员体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最后郑院士结合自己的本科学习经历,勉励提示校友和在校学生应以本科大学作为自己的母校,感恩母校的培育。


香樟论坛之校友成长分享会


    香樟论坛下半场为高研院校友成长分享会,施惠基教授出席分享会,高研院校友、2013级本硕班毕业生、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生王明主持报告会。


成长报告.jpg


    2008级本硕班毕业生、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李旺辉,2011级本硕班毕业生、2019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清华水木学者博士后汪鸿章,2012级本硕班毕业生、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陶金敖等三位校友做成长分享主题报告。李旺辉博士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立足优秀,追求卓越”为题,回顾在高研院本硕班的首届本硕班学子最初的困惑、最深刻的求知文化熏陶、最令人感激的无私大举措,分享研学历程与心得,从兴趣、自我学习、读研攻博、师生关系、职业规划等方面分享自己在研学道路上的感受与经验,勉励学弟学妹在高研院不要把保送985高校和中科院研究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而应当志存高远,不忘初心,立足优秀,追求卓越作为追求的目标;汪鸿章博士以“十年青春遇见百年华诞”为题,表达“十年之约,今日回家”的喜悦心情,回顾自己初遇本硕、直博清华、再到清华水木学者的研学历程,从那些不能将你彻底打倒的挫折都将会让你成长,对未知不确定事件保持乐观态度,积极主动、与人交流、合作共赢,志存高远、心怀感恩等四个方面勉励学弟学妹勤学研读,保持持续竞争力;陶金敖学长以“我的大学四年”为题,通过演播当年本硕班ICPA社团宣传视频和创客体验活动“趣味MAKEBLOCK机器人搭建赛”视频,回顾本科学习期间组织社团科研的精彩活动,勉励学弟学妹们要善于发现自己,不断鼓舞自己,团结他人,共同实现目标,并在在未知探索的路上相信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主题报告后,返校的2009级本硕班毕业生、南京林业大学讲师刘杰博士,2010级本硕班毕业生、广东省半导体研究所研发工程师王垚博士,2013级本硕班毕业生、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生王明, 2014级本硕班毕业生、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生朱靓怡,2015级本硕班毕业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刘栋等校友先后回顾分享了自己在本硕班、研究生深造或毕业后的成长历程与感受。


施老师点评_副本.jpg


    在分享会上,高研院教学顾问、清华大学教授施惠基为分享汇报作点评讲话。施教授谈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南昌大学迎来办学100周年的时候,恰逢高研院本硕班也迎来了第10届毕业生,很高兴见到许多熟悉的面孔,看到一届届毕业生从高研院走向全国一流院校深造,到各行各业发展,不断达成学校、高研院和我们老师们当初办本硕班的规划与设想,也欣喜看到一批批学生逐步成才的美好前景,期待20年后同学们当中会出现更多著名的教授、学者、工程师、设计师。施教授结合自己的研学历程和人生道路,为青年学生们成长发展提出了希望与期待。希望青年学生们保持自信、踏实的品格。不要在意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关键是要自信做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事,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这样大家的每一步发展都会是自信的、有价值的,人生也就不会留有后悔;希望青年学生们着眼长远发展,立足于当前的每一分努力。低年级的学生从学好每一门功课做起,不断积累,到了高年级自然就会规划自己的发展道路。现在同学们学好的每一门课,做好的每一件对将来都是有帮助的。培养广泛兴趣,并不断付诸努力去提升,这样在以后的发展中就能抓住每一个碰到的机会,从容应对每一次面临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学会继承,传承好科学和教育的精神,学好知识,学会做人,紧跟国家发展需要,树立远大理想抱负,不断充实发展自己,做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这样才可以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贡献才学,作为担当。


百年校庆系列报告之高研院名师讲堂


    5月3日上午9时,南昌大学百年校庆系列报告、高研院名师讲堂第45讲报告会举行,高研院教学顾问、清华大学教授施惠基为2020级本硕班、稀土实验班新生作了题为“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的报告。


施老师报告_副本.jpg


    报告开篇,施教授从我国现代学术大家、著名教育家王国维先生提出大学应承担培养年轻一代理论学术人才的责任谈起,指出从目前中国的科学创新体制的建立,更需要一批德才兼备的基础科学大师的涌现。认为科学和教育有传承才能有发展,我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陶行知先生和蔡元培先生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进而谈到,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有许多实例表明,在当前地缘政治、经济和环境的变迁中挑战大于机遇,只有保持和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多学科和完备素质为导向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英才。他勉励实验班的学生在学校、高研院良好的条件下,发挥潜在的能动性,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科学前沿竞争力的优秀学者。


    施惠基教授每年均为高研院新生同学做名师讲堂报告,每年的主题主要为大学教育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报告内容却是常换常新,内涵十分丰富,为初入实验班的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有很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去年施教授的名师讲堂报告因疫情原因受阻,延迟至此次校庆期间举办。参加此次听讲的学生均表示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香樟论坛之校友师生座谈会


    5月3日上午11时,高研院百年校庆系列活动---高研院校友师生座谈会举行。郑泉水院士、施惠基教授、骆淑萍老师出席座谈会,高研院老师与本硕实验班、稀土实验班本科生代表,微尺度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代表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副本.jpg


    座谈会上,学生抓住难得的机会踊跃积极提问,施教授、郑院士均给予一一详细解答。


    针对学生提出“如何在不同科研项目的转换中做好过渡”的问题,施教授认为,做好科研工作的基础始终依赖于你学习的数学和物理的深度,现在的本科学习都是为不同科研工作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针对学生进而提出“目前从事的项目如果与研究生阶段的项目存在分歧,该如何选择”的问题,施教授认为,人的一生中,完全和学习专业对应的工作情况其实很少,其实在学校更要注重培养终身学习的本领,如数学训练、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等。


    针对学生提出的“在本科阶段能为研究生阶段做些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品质”的问题,郑院士认为,首先要主动积极,要形成“我要做什么”的意识,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之上,选择才显得重要。其次是要选择能够发展的研究方向,在选定好方向之后,再考虑选择好的老师;学生继而追问“在进入方向后发现与自己原来的设想偏离怎么办”,郑院士笑着希望提问学生自己给出答案,学生的回答是“虽然我很想做,但是我就没有那么主动”。郑听完回答后认为,那可能选错方向了,这是很常见的。在我四十岁的时候,我又更换了研究方向。失去热情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老师给你的东西难度太高了,这就需要你和老师进行交流,让你的问题聚焦。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我说的选错了方向。你目前处于本科阶段,完全可以更换方向。另外,本科学习的第一价值,除了学习知识,还要寻找你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


    针对学生提出“一个人的方向与兴趣,未来发展该如何平衡”的问题,郑院士认为,如我刚才所说的,第一还是兴趣,假设都是想做的事情或项目,这之间有不同的发展潜力,才要选择更有发展前景的方向。听完回答后,学生好奇追问“您从土木转到力学,是如何寻找新的老师”,郑泉水给出答案是,就我而言,在全国寻找老师,例如我在看一本书的时候就找到了写书的老师,与他进行了很多交流,取得很多收获。


    针对学生提出的“导师比较在意学生的特质会是什么”的问题,郑院士回答认为,首先导师在意的肯定还是motivation,你是否真的对导师的方向感兴趣,你需要用你的motivation打动你的导师;其次,就我而言,我希望学生能全面开放,能从周边任何地方学习,然后立下做事的恒心,把这个恒心体现在具体做的事情上面,专注去做好它。


座谈会合影_副本.jpg


    座谈会快要结束时,学生提问兴致仍意犹未尽。参加座谈的学生谈到感受时认为,座谈会虽然时间较为简短,但与两位老师的交流互动亲切和蔼,师生问答互动内容让学生启发颇深,受益匪浅。


    除了上述活动外,郑泉水院士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庆相关活动。5月2日下午郑泉水、江风益、陈晔光等院士与学校党委书记喻晓社举行座谈会,5月3日上午,郑泉水院士与周创兵校长、高研院负责人举行座谈会。两次座谈会均聚焦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实验班、南昌大学本硕实验班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就清华钱班经过十多年实践和探索形成的“三要素汇聚”陪长模式的范式辐射效应和前景进行了探讨,并就南大本硕班下一阶段的改革、提升与突破提出了工作思路、改革路径和建设举措。


酒店合影1_副本.jpg


    百年校庆期间,高研院历届本硕班毕业生校友代表共13人返校参加学校、高研院校庆相关活动,高研院全体教师与本硕班、稀土班、微尺度科学与技术学位点全体学生参加高研院上述活动。






网站属南昌大学内部二级网站 总站备案号:赣B2-20050168号
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 © 版权所有 2022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高等研究院
邮编:330031 邮箱:ias@ncu.edu.cn